1999年首度造訪惠蓀林場,韓懷宗迫不及待入口第一杯台灣咖啡,當下土腥與朽木味迎來,尋不到慣飲國外精品咖啡的明亮酸質、甜感與醇厚,「台灣味」嚇倒了咖啡老頑童。
咖啡,包裹在紅紫色外皮下的小種籽,西元575年葉門人開始使用、十七世紀盛行歐陸,1884年雖然跟著德記洋行從舊金山登上了這座島嶼、落腳現今新北市三峽,而十九世紀另有傳教士從菲律賓引進栽種,但這個舶來品尚未獲得青睞;直到日治時期(1895-1945)從東南亞引進古老鐵比卡(Typica),咖啡栽培才見起色。這一段咖啡時光,肇因於殖民政府考量從中南美洲或印尼運送咖啡到帝國本島路途遙遠,拓展台灣栽植基地,肯定可以享有物美價廉的競爭力;逐漸地,咖啡成為現代文明的象徵,1934年《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更視咖啡館林立為城市現代化的證據之一。然而,隨著日本戰敗,台灣島上的咖啡種植走衰,即使1960年代全球咖啡市場看俏,也無力跟上國際腳步。
是什麼改變了台灣咖啡的命運?2009年,李高明的阿里山熱帶舞曲精品咖啡躋身SCAA(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國際杯測賽,與巴拿馬翡翠莊園藝伎豆一較高下,不但獲得第十一名,更是多年來唯一進入該項競賽的亞洲咖啡!2010年,李松源牧師鑽研三年的蜜處理法有了突破,讓來自巴拿馬的專家也對台灣咖啡的新樣貌印象深刻。「雙李」打造了台灣咖啡的新味譜,讓台灣咖啡徹底擺脫海島咖啡清淡乏味、貴而不惠的刻板形象,勇闖國際杯測賽,展現競爭實力。2013下半年,江承哲獲法國尼斯世界盃烘豆賽(WCRC)亞軍,陳志煌遠赴奧斯陸,靠著精準火候、氣流逼出咖啡原豆裡的茉莉、柑橘香,打敗蟬聯歷年冠軍的地主隊,拿回第七屆北歐烘豆賽(Nordic Roasters Competition)冠軍,非但顯示台灣咖啡烘焙技術提升,更向世界頂級舞台宣告台灣的驕傲存在。
一百三十年的漫長歲月裡,咖啡身披殖民色彩的外衣在台灣落地生根,眼看島上政經文化、飲食風潮的興衰更迭,逐日征服了台灣人的味蕾,卻也陪著台灣人從島嶼出發,走進國際。
想品嘗更多台灣的好滋味嗎?
誠品講堂【風格生活館】
03/27(四)19:30-21:30台灣咖啡大觀│韓懷宗
04/03(四)19:30-21:30談台灣威士忌的發展與品飲文化的改變│姚和成、潘結昌
04/10(四)19:30-21:30走逛台灣菜市場│劉克襄
04/17(四)19:30-21:30台灣灶間,美好生活記事│楊凱麟
04/24(四)19:30-21:30總結:過去、現在到未來│葉怡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