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築家】City – Archi
讀空間,更讀場所,意象與想像的所在
建築101
開講日期:2013年6月19日~8月28日 週三7:30pm~9:30pm
講師
夏鑄九/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課程簡介
「建築101」是認識建築與城市以及塑造空間的導論,一方面試著認識「活的」建築與城市的要害所在,另一方面則是瞭解與建築相關的塑造空間之專業責任。
作為市民認識建築的十門通識課,我將主要以演講方式,輔以文獻閱讀,由體驗建築著手,然後,由建築所具有的「求便與夢幻的雙向運動」,討論建築設計的特殊空間干預方式,這是空間的文化形式(the cultural form of space)的象徵價值之表現。同時,反省建築與城市做為人類的生活空間與時間,在當前社會所面對的種種問題,以及如何尋求改善之道?並且進一步描繪廿一世紀的建築與城市的展望。
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體驗建築、建築設計、現代建築的歷史移植、後現代主義建築與城市、地景建築、都市設計與規劃、社區設計、古蹟保存、建築與都市史、都會區域與區域創新,以及都會治理等不同主題的介紹,指陳塑造空間相關的設計與規劃專業者,在當前全球資訊化年代歷史巨變中所面對的挑戰,期待開展網絡社會黎明時的寬廣視野。
總之,引領入門,建構反身能力,回應現實問題,界定專業領域與專業者角色,期望能以歷史的距離,重構有分析性的建築與都市價值,摸索空間與社會的改造之道。
講題
6/19 與市民談建築——導言
6/26 體驗建築
7/03 什麼是建築設計?—— 以艾菲爾鐵塔為例,論空間的象徵表現
7/10 失敗的現代性?——現代建築與都市計劃在台灣的失敗與市民城市的崛起
7/24 遊園驚夢——重訪板橋林本源宅苑,認識傳統園林、建築、城市
7/31 設計都市——再分工或新視野?都市保存浮現
8/07 社區(共同體)設計—— 以社區參與追求生活空間改善
8/14 古蹟保存的意義—— 由集體記憶的建構到異質地方的營造
8/21 當一切都改變了——建築、地景以及都市設計與社會變遷
8/28 廿一世紀的新空間形式、都會治理、以及城市與區域規劃師的新角色——
全球資訊化趨勢下的都會區域、區域創新、以及區域發展
延伸閱讀
《寫作的零度》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時報文化,1991。(絕版)
《看不見的城市》伊塔羅.卡爾維諾著,王志弘譯,時報文化,1993。
《生活地景:閱讀文化地景經驗》倫迪‧鶴斯特、張聖琳、王師編譯著,土生金出版,1998。
《人體、記憶與建築》Bloomer, Kent and Charles Moore著,葉庭芬譯,尚林出版,1999。
《巴黎,現代性之都》大衛.哈維著,黃煜文譯,群學出版,2007。
《新世代科技冒險家:歸國創業家的網絡競爭力》安娜麗.薩克瑟尼安,顧淑馨譯,天下雜誌,2008。
《夏鑄九的臺大校園時空漫步》夏鑄九著,臺大出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