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誠品講堂|部落格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6

52期預告│週三【城市建築家】│游移的視點:當代城市與建築「設計方法」的脈絡觀察│邱浩修

$
0
0
 
 
 
【城市建築家】City – Archi
讀空間,更讀場所,意象與想像的所在
 
 
游移的視點:
當代城市與建築「設計方法」的脈絡觀察

10/15─12/17  Wednesday週三  7:30pm─9:30pm

--從多元的設計視點
看城市與建築的未來進化
 
 
優異的設計不一定來自理性的設計方法,清晰的設計方法卻可以錨定設計思考的脈絡,進而用來理解設計內涵的提問(inquiry)與過程(procedure)間之交互辯證關係。建築學者Peter Rowe在《設計思考》一書中指出設計行為的思考核心就在於解決問題的「過程演繹」(Procedural Development)和「基準視點」(Normative Positions)的適切設定,也就是「設計方法」的建構;當代建築與城市逐漸在浮現的環境議題(新自然觀)、數位技術(新媒介)和跨文化融合(新群體)的持續衝撞中,顯露它們在資訊和自然之間不斷游移與連結的空間特質,驅動與形塑這些當代空間現象背後的各種「設計方法」是豐富而有趣的,也暗示著城市與建築未來可能進化的方向。

本期課程希望介紹給大家的,是當代建築家們如何根據時代的文化與科技,來提問、演繹與建構幾個比較具代表性的設計方法脈絡,我初步將之區分為「自然/幾何」、「媒介/方法」與「跨域/自造」三個概念區塊,依此方向邀請了國內十位親身投入當代設計研究與創作的講師,分享探究這些游移的多元設計視點。
 
 
 
主講簡介
 
邱浩修,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博士、設計碩士,東海大學建築系學士。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東海大學創藝媒體中心主任、路思創意設計(Loops Creation)主持人。設計作品多為實驗創作,如東海大學內之數位「漣漪磚牆」、文建會臺北文創展展場互動空間設計、文建會藝術介入空間計劃「迴聲光廊-東海榮總地下道空間改善」、跨域合作作品「數位新器」銅雕系列。學術著作有《重構自然--數位構築下的建築新詩性》,設計評論文章則散見於《世界建築雜誌》、《建築師雜誌》、《dA夯雜誌》、《台灣建築雜誌》。

 

 

講題
 
 
自然/幾何
10/15
重構自然:尋找當代建築新詩性
邱浩修(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

10/22
新有機體:仿生、自生與共生
何炯德(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講師)

10/29
另類永續:自然系vs.非自然系建築
謝宗哲(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

11/05
Ego to Eco:演效建築的綠色狂潮
湯博鈞(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媒介/方法
11/12
模擬城市/程式:資訊視覺化的力量
凌天(東海大學建築系專任講師)

11/19
媒介建築:輕盈與消逝的影像空間文化
漆志剛(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

11/26
參數都市主義:非線性設計的未來
邵唯晏(竹工凡木設計總監)

12/03
原型結構:流動的結構語言
陳冠帆(原型結構事務所主持人)

跨域/自造
12/10
反動城市:建築變形記
楊秀川(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負責人)

12/17
跨域自造:外無定界/內歸本一的建築行旅
劉冠宏(無有不二主持人)

 

 
 
延伸閱讀
 

重構自然數位構築方法下的建築新詩性》。邱浩修著,東海大學創藝學院建築研究中心,2013

仿生微生系》。何炯德編著,田園城市,2013

日本當代前衛建築:自然系》。謝宗哲著,田園城市,2013

蓋一間超讚綠住宅》。野池政宏、米谷良章著,瑞昇文化,2013

Towards Zero Energy Architecture: New Solar Design》。Mary GuzowskiLaurence King Publisher2012

世界建築的八種工學解剖》。財團法人日本建築學會編著,田園城市,2011

異規》。賽西爾巴爾蒙德著,李寒松譯,中國建築工業,2008

看不見的城市》。依塔羅卡爾維諾著,王志弘譯,時報,1993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