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誠品講堂|部落格
Viewing all 12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New Digital Age ‧【誠品講堂】帶您掌握媒體新趨勢

$
0
0

 

 

媒體革命鋪天蓋地、瞬息萬變

你準備好面對未來了嗎?

 

by 課程主策劃│陳浩(博理基金會未來媒體實驗室執行長)

 

英國一位剛失業的資深記者說:「我當然知道這一天會來,但真的發生時,還是不免驚嚇。」她打了一個比方:「儘管你知道每天抽菸可能會得癌症,當真得了,依然超惶恐。」

 

她舉的例子比失業可怕嗎?成千上萬的傳統媒體工作者也許不以為然。有人用「革命」二字形容這場數位媒體海嘯,它真的不只是要易筋換骨、改朝換代,而是至今誰也還看不見盡頭。

 

這場革命來得無聲無息嗎?當然不是。從網際網路開通以來,一直到「破壞式創新」淹然而至,從點、線、面進而鋪天蓋地,從內容到商業、網路到移動、用戶到社群,無不創新,無不破壞。一切媒體皆產業,一切產業皆媒體。

 

以前,說起「未來」,還很遙遠;但數位時代的未來,卻可能是幾秒鐘前的「過去」。現在的知識都不夠用了,你確定擁有下一個工作的技能嗎?《New Digital Age--生而互聯、生而移動》是你認識「現在」的第一課,也許可以鼓舞你面對未來無所懼怕。

 

 

【誠品講堂】週二特別企劃:New Digital Age──生而互聯、生而移動

開講日期:10/15-12/17 週二7:30pm-9:30pm

開講地點:誠品生活松菸店表演廳(台北市菸廠路98B2

收費:單講600元/整門5,400

報名地點:誠品敦南店1F服務台/誠品信義店B2服務台/誠品生活松菸店B2服務台

(每日11:00am-8:00pm

網路報名:兩廳院售票系統

 

更多課程資訊、優惠辦法及注意事項請見【誠品講堂】DM及網站


週二【現代經典堂】楊照老師指定與延伸閱讀書目

$
0
0

週二【現代經典堂】  楊照老師 指定 與 延伸閱讀書目:

《到奴役之路》。F. A. Hayek著,殷海光譯,台大出版中心,2009。

《萬民法》。約翰 ‧ 羅爾斯著,李國維、珂洛緹、汪慶華譯,聯經,2005。

《偉大經濟學家海耶克》。施建生著,天下,2007。

《羅爾斯與正義論》。湯馬士 ‧ 伯格著,顧肅譯,五南,2010。

目前均可在誠品敦南、信義等實體書店或誠品網路書店購買得到

還有購入書展書目滿500元,結帳時輸入通關密語【第49期誠品講堂】,即可折抵30元優惠活動喔!

 

若欲閱讀《正義論》( 羅爾斯著,李少軍等譯,桂冠,2003。)

目前僅有iRead灰熊愛讀書此一網路書店可購得新書

誠品講堂49期【城市建築家】 帶您看台灣建築文化進行式

$
0
0
 
 
當一座座城市標的建築、商品住宅拔地而起,我們抬眼望見的,可能僅僅是空間樣貌的轉變,美醜好惡在眼球轉動時就能立下判斷。然而,主導這些營建計畫的建築師與工程師,在實質面的營造過程中,或多或少都面臨著我們不甚了解的挑戰。從媒材到思維,盡是形成當代建築文化的重要細節。

本期誠品講堂由吳光庭老師策劃《新視野?──2013當代台灣建築發展報告》,邀請陳珍誠、鄭泰昇、王喆、林宛蓁、毛森江、廖明彬、張清華、黃謙智等八位建築工程界菁英,在「數位與建築工程」、「跨國技術合作大型工程」、「商品住宅設計與建造」與「永續思潮下的設計探索」四個子題的架構下,帶來理想╱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建築報告》。
 
 
 講題與講師

10

╱23  數位設計與製造──第二個設計自造者時代
講師:陳珍誠(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在電腦尚未發達之際,數位設計運用於建築構築上仍像天方夜譚。但隨著設計軟體的不斷更新,數位設計不僅改變了過去線性的設計思考邏輯,也改變了整體的建造過程。透過輔助工具的協助,設計師能超越框架,建構更多可能的形體,也消弭了數位與現實的差異,釋放更多實體空間的自由性。

本次台灣建築報告邀請到淡江的陳珍誠老師,將以他豐厚的數位設計教學經驗與專業,帶領我們探索數位設計對於當代建築的影響性,結合實體科技發展,測量數位時代中,個人可能的建築製造能力。
 
 
 
10╱30  智慧生活與互動建築
講師:鄭泰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什麼是「互動建築」?邁入數位時代以來,資訊科技正逐漸改變人的生活方式與對空間的認知,當電腦多媒體以各種形式介入生活空間,建築開始可以感覺到人體的需求,並覺察周遭環境變化,而主動做出回應與改變,彷彿是可調適的生命體,與環境、與我們進行互動,讓生活智慧化。

本堂課程將邀請長期研究電腦輔助設計、智慧化居住空間的鄭泰昇主任,來聊聊打造智慧生活空間的精彩創意歷程。

 
11╱13  建築設計與工程營建的交響曲──伊東豊雄之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講師:王喆(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專案經理)

由伊東豊雄設計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乃是台中市政府進行國際競圖,並由台灣施工團隊建造的跨國施作案例。這座以連續弧面牆、鑲嵌樓版等結構築成的建築,獨特的工法乃世界首創,更由台日施工團隊進行不斷地試驗始得完成。艱困的過程不僅將台灣建築技術向上提升,更讓台中歌劇院躋身世界級建築之列。

然而,面對台灣既有的資源與技術,施工團隊在龐大的挑戰中,該如何克服施工的困難?此次台灣建築報告邀請了共同主持的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王喆建築師前來,要以最親身的經歷,帶領我們一窺雄偉建築背後,最細緻的巧思。
 
 
 
 
11╱20  建構願景──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講師:林宛蓁(荷蘭Mecanoo architecten專案建築師)

由荷蘭Mecanoo architecten設計,台灣老牌建國工程團隊承攬製作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以「有機」與「開放」的概念,企圖與衛武營的地景融合一體。然而,看似和諧的主體背後,卻隱藏多項台灣首創的建築工法。例如:屋頂乃是由八段數千片不規則形狀的金屬板片組合而成,得從德國空運特有機械才能組裝製成。而為了保有音樂廳的寧靜,在設計上也挑戰盒中盒(box in box)的作法,以達有效的聲音阻絕。

本次台灣建築報告,邀請到荷蘭Mecanoo事務所林宛蓁建築師,以她參與整體施工的經驗,分享第一手的建築心得,也要帶領我們深入這棟台灣最大的藝文空間,深探建築技法的奧妙。


 
 
 
11╱27  建築.原點
講師:毛森江(毛森江建築工作室負責人)


毛森江,自由建築人,因對安藤忠雄的喜愛,故自行至成功大學旁聽課程,也開啟了建築之路。隨後,他在兩年間往返日本習得清水模的施工做法,並結合對於建築風格的獨到見解,從營造業及房地產出發,參與從前端的規劃設計,至末端的販售交屋,逐步創造出自我的建築步調。而如台南的毛屋,或是充滿日式風味的毛鏗咖啡,都可看出安藤忠雄對他的影響。

此次台灣建築報告很榮幸邀請毛森江建築師前來分享他的個人經驗,從他的講解中,將帶領我們從房屋的建構,討論回到建築的最初原點,那種帶給人們的幸福感。

 
 
 
 
 
12╱04  設計之後的故事
講師:廖明彬(清水建築工坊負責人)

位於台中市北區的基督救恩之光教會,是台灣目前量體最大的清水模綠建築。這座以挪亞方舟建在山上為設計藍圖的地標型教會,就是由清水建築工坊參與營建的。清水模結合大量玻璃與鏤空設計,讓各時節的光影自然折射,是教堂裡最美、最有生命力的風景。

清水建築工坊負責人廖明彬先生自921地震之後體悟到好建築與整體社會之間的密切連繫,於是開始長期關注業主、建築與設計師、施工營造的合作關係,希望用好態度讓使用者都可以住好房子、用好的公共建築。本堂課程邀請廖明彬先生,告訴我們設計之後的故事。
 
 
 
12╱11  演化與演出
講師:張清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坐落於新北投的林間樹蔭中,北投圖書館的原木構造並不顯突兀。這全台首座達最高綠指標的建築,就是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團隊一手打造而成。為達永續利用的目的,北投圖書館結合了太陽能發電、雨水回收系統,希望平衡人與環境的共生,減少能源及材料的消耗。

隨著世界資源的逐漸減少,有效利用環境資源的綠建築已成為建築發展的趨勢之一。本次課程邀請了北投圖書館幕後推手之一的張清華建築師,要從北投圖書館、花博的新生三館等綠建築談起,帶領我們從台灣的建築發展,看向世界的建築趨勢。

 
 
 
12╱18  0%Virgin, 100% Trash──垃圾時尚好Sexy
講師:黃謙智(小智研發負責人)


花博的環生方舟,運用超過30萬個六角型寶特瓶磚組成,不但是全球第一座由廢料回收再利用的綠建築,其特殊的建築工法更締造許多世界紀錄:不僅是世界首座「碳中和」的場館,也是世界最輕的建築,更獲Discovery全程記錄拍攝。

而背後的設計者──黃謙智設計師,此次將前來講堂,分享他個人在資源利用,以及建築設計等領域上的獨到觀察。引領我們思考資源的永續利用,以及建材的更多可能性!

 

 

詳細課程資訊、報名辦法請見49期預告│新視野?──2013當代台灣建築發展報告

世紀交替之際的音樂孤鳥──聽彭廣林老師談馬勒

$
0
0

 

身在1920世紀交替之際,馬勒是歐洲人中的少數民族,但卻是一位極為優秀又有企圖心的作曲家,因此當代的人對他有賞識,也有批評。

 

賞識者讚美馬勒那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不只為德奧地區的歌劇院、樂團建立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演出水平,更為交響與人聲創作了承先啟後的古典浪漫。

 

批評者除了可能帶有深藏內心的種族歧視外,但主要的衝突還是在於無法承受馬勒那追求完美的龜毛性格。將馬勒視為那個時代的孤鳥,亦不為過!

 

本系列講座並不著重在鋪陳世俗表面的功名利祿,而是探討欣賞在永無止盡競爭的人生舞台上,馬勒面對逆境挑戰時,如何為自己這一生賦予永恆的價值。以分析解釋的方式,輔以圖片、總譜,使用音樂專業與常識性的概念、語言、文字,描繪馬勒的人與音樂。

 

更多課程資訊請見

49期預告│週一【音樂廳】世紀文化交鋒時刻的音樂巨人──馬勒的創作之旅│彭廣林

無知之幕與忠信原則──楊照老師談羅爾斯

$
0
0


 

讓我們假想一個情況。有A、B、C三個人一起住在一棟房子裡,三個人講好了要輪流打掃房子,每個人負責兩天,星期天大家都休息。星期一、星期二,A打掃了;星期三、星期四,B也打掃了。到了星期五,A跟B約了朋友晚上到家裡來開派對,然而他們黃昏時下班回家,卻發現家裡亂七八糟,垃圾也沒清理,而C竟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A、B當然很生氣,他們責問C:「你為什麼沒打掃?」C就頂他們說:「為什麼我要打掃?」A說:「我們講好大家輪流的。」B說:「你承諾星期五、星期六該妳打掃的。」結果呢?C繼續賴在沙發上不起身,懶洋洋地說:「我承諾要打掃,可是我又沒承諾一定會遵守諾言。我答應過你們我會照說好的去做嗎?」 



如果你是A或B,碰到C這樣的人,怎麼辦?這樣的C很爛,你一定很生氣,可是如果C就是要這樣強辯到底,你要怎麼反駁他?他說的也沒錯啊,他的確沒有答應要信守諾言。 


等會兒,C真的可以這樣強辯嗎?如果照C這樣說,那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有任何承諾與信任了,不是嗎?就算我們逼C答應,他會信守星期五、星期六打掃的諾言,到時候他還是可以再賴啊,他可以賴說:「我又沒有說我一定會做到我答應會信守諾言的承諾!」他永遠可以一層一層賴下去,不是嗎? 


你有沒有發現,像C這樣的賴皮強辯,在我們的社會上,尤其我們的政治領域中,很普遍很常見?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也許你該花點時間花點力氣認識認識上個月剛過世的美國政治哲學大師羅爾斯(John Rawls)。在羅爾斯的經典名著《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一開頭,他就追究了這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一個人有義務遵守他的諾言?」 


羅爾斯的論點是:政治不能簡單地用契約許諾來運作。因為契約不能以他自己為對象來保證它的成立。照C的強辯邏輯,那麼是不是每份契約後面都要有另一份契約來保證大家會遵守前一份契約上的承諾呢?這樣我們會得到無窮多的契約,卻得不到任何實踐了的承諾。怎麼辦呢?這裡需要一個清楚的前提為其底線。勞爾斯認為所有政治行為必須假定「忠信原則」。「忠信原則」不是契約的一部分,信守承諾也不是政治性義務,而是更高層次的道德義務。當我說出我承諾什麼時,那一瞬間,我承擔了必須遵守承諾的道德義務,不能再有托詞遁詞。 


在這個基礎上,羅爾斯建構了龐大的正義論架構。這套複雜而精密的理論,有太多值得我們,尤其是關心政治、參與政治的人認真學習的東西。「你認識羅爾斯嗎?你懂得羅爾斯的正義理論嗎?」如果可以規定台灣每個政治人物都必須通過這個問題的考驗,那我們的政治應該可以比現在好得多,也會少了一堆討人厭的烏煙瘴氣吧。


羅爾斯體大精深的《正義論》提出了許多關於如何分配的重要想法。《正義論》出發的客觀條件,正就是肯定現實世界裡,資源是有限的,無法滿足每個人的慾望,然而資源又不是貧乏到讓大家都得不到東西。因此有了合作的條件,我們可以、我們也必須透過合作,讓有限資源可以盡量滿足最多人的最大慾望。 


怎樣合作,可以讓有限資源帶來最大滿足呢?這個問題,近代哲學、經濟學探索過許多答案。羅爾斯除了吸收、整理、評判這些別人思考過的答案之外,又提供了一些自己獨到的創見。 


羅爾斯的創見之一,是所謂「無知之幕」的概念。「無知之幕」指的是,我們要得到比較符合正義的一套契約,就應該排除訂約者對自身的許多認識與預測。什麼情況下我們會設計出公平的制度呢?如果在設計時,我們與未來之間隔著一層完全遮蔽的「無知之幕」,我們完全無從預想在未來的發展中,自己會變成怎樣,會佔什麼位子,會扮演什麼角色。在「無知之幕」後面,我們要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呢?我們只好盡量設計讓契約中的每個部分,都不會受到不公平的欺負、剝削。我們必須先提防自己未來不管掉到什麼處境裡,都不會比別人倒楣、比別人可憐。這是自利與自我保護的本能。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如果有一對夫妻要離婚,法官判定兩人財產應該均分。可是怎樣分才真正平均,真正公平呢?存款很好算,房子怎麼辦?汽車怎麼辦?沙發怎麼辦?一大堆珠寶首飾怎麼辦?……碰到這種狀況,最有效的方法,是訂定規則,由其中一人負責把財產分成兩份,而由另外一人先選要兩份中的哪份。 


「無知之幕」在發揮作用。負責分的人無從得知最後自己會得到哪一份,所以他非得公平不可。如果分得不平均,對方一定會先選走大的、有利的那份,吃虧的是自己。 


「無知之幕」挑戰了以前道德哲學的基本邏輯。道德的形成,非但不是來自充分訊息的完整考慮,反而要以部分的「無知」為其條件。「無知之幕」是羅爾斯假定的正義原初客觀條件,卻也對現實有高度的啟發。我們要如何讓政治制度、政治決策盡量接近公平正義,盡量遠離私心弊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訂定權力運作規則,讓擁有決策權的人,永遠搞不清楚自己將來會在哪裡、會有什麼位子。他不會永遠都是執政者,也不會永遠都是反對者。他不知道自己明天明年會得到資本家的支持,還是要依賴勞工的選票。政治人物對未來越不確定,他們的決定,往往就會越公平,弊端也會越少。 


多少權力的傲慢,不都是來自於政治人物相信自己會一直擁有權力嗎?他們令人討厭,因為我們還沒有夠好的機制,讓他們感受到在「無知之幕」後面的戰戰兢兢。

 

 

備註:本文見於楊照老師《理性的人》(上、下二冊,台北:麥田,2009),原文名為〈無知之幕與忠信原則──關於羅爾斯〉。

 

影展的意義,以及無窮的甘苦(摘錄)

$
0
0

 

 

文│塗翔文

 

 

1993年,我參加了生平的第一個國際影展「金馬國際影展」,就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我在大學電影社的學長帶領之下,突然進到一個全新的、宛如美麗新世界般的境地。短短十多天內,透過大銀幕的魔力,一口氣認識了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艾騰伊格言(Atom Egoyan)、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麥克李(Mike Leigh)等大導演的作品,人生更第一次真正認識到紀錄片、短片與實驗電影的魅力。

 

2013年,相隔二十載,已近不惑之齡的我,第三度為台北電影節擔任策展人,辛苦整整一年,精挑細選超過百部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佳作,祈求為台灣觀眾帶來一個興奮、愉悅、充滿養份的視覺與心靈的豪華盛宴。

 

從單純的觀眾身份,轉到影展背後的推手,這中間還歷經許多與電影有關、但同樣會以不同角度接觸到影展的工作職位。「影展」的意義一直不停地在翻轉改變,但樂趣卻是持續無窮。

 

 

為什麼要有影展?

 

為什麼有了一般戲院上映的好萊塢電影,有了藝術電影院裡許多來自各國的影片,還有越來越耀眼閃亮的台灣本土創作,我們還需要「影展」做什麼?這可能是很多從未加入影展發燒友的觀眾們,始終不明白的癥結所在。

 

原因很簡單,世界這麼大、電影這麼多,從台灣的眼光所能看到影片仍然只是世界「影海」中的一小角!「多元」與「深度」,是在影展看電影與一般在商業戲院買票看電影截然不同的目的與結果。

 

當《鋼鐵人3》在全台每個戲院幾乎平均每半小時就有場次映演的鋪天蓋地之下,在任何一個影展裡費盡力氣才邀來的某部觀摩或競賽影片,可能在單一戲院裡只有珍貴的兩場映演,稍縱即逝;當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於最高檔的飯店辦記者會,在戲院紅毯外揮手致意輕步而過之際,國際影展裡千里迢迢邀來的外國導演,則有比較多的時間留在戲院裡認真的回答台灣觀眾的提問,甚至結束後還在廳外邊簽名邊跟大家聊個沒完。

 

所以影展最主要的功能在於放映電影,但更廣義的解釋,它足以讓不是一般管道與戲院得以商業放映的「非主流」電影,有機會透過節慶與嘉年華會的模式,達到它文化傳播的可能性。仔細想想,若沒有這些國際影展的推波助瀾,有機會走出本地到其他國家商業上片的「台灣電影」,幾乎掐指可數。

 

我有好多難忘的電影經驗與記憶,反而是從影展來的。第一次看完電影,會有創作者從剛亮燈的戲院前方走出來與觀眾互動;第一次為了看電影得漏夜排隊搶票,因為以前還沒有7-11可以隨時隨地買票的系統;第一次在短短幾天內得狂看這麼多部片,因為影展前輩恐嚇你:「有些電影可能你這輩子只有這一次有機會可看……」。「看影展」把電影從單純的打發時間和娛樂消遣,變成了極需主動性參與的消費,更似是一種集體膜拜般的文化活動。

 

 

策展工作的真面目

 

從觀眾、媒體、行銷、創作,經歷過與電影相關的各式不同環境與工作,2011年,我接下台北電影節的策展人一職。從此之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策展人要做什麼?」甚至很多人的直覺反應,都會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工作,因為可以一直看電影。

 

我總是苦笑回答,當看電影變成工作,一切就不如大家想像中單純,甚至是一份甚有壓力的工作。「策展」簡單定義,當然就是為影展看片、選片、架構節目;但其實仔細端詳下來,整個從上游選片、到下游影片順利映演,一切並非如想像中這麼簡單。

 

以「台北電影節」為例,我們在夏天舉辦,每年七月影展一辦完結案,稍事休息,九月起就為隔年的影展展開研究、選片的任務。一般會從亞洲最大的釜山影展(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做為第一站,一路選到東京影展(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鹿特丹影展(Th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柏林影展(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香港電影節(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等。礙於有限預算,我們只能有一或兩位選片同仁前往,所以在這幾個大影展的短短一至兩週期間,幾乎每天都得至少密集選看67部的影片,以期看到最多片量,再從中選出最適合台灣觀眾的好作品。當「看電影」這件事被強迫壓縮在短時間內完成、並且得肩負影展品質與觀點的重責大任,原本單純「欣賞」的樂趣,總會化成難以言喻的壓力。

 

而每一部影片被決定選進來之後,接下來就有一連串如工廠作業流程般的麻煩事情等著我們整個團隊依序執行。對國外片方,包括邀片、談判放映費、拷貝素材的聯絡、邀請影人等;對影展內部,則得談定戲院、中文字幕翻譯投影、售票、放映場次、週邊活動、媒體宣傳與記者會等,繁瑣工作多如牛毛。觀眾們看到的都只有首映、星光、頒獎典禮,其實每一部影片從最初聯絡到正式映演完成的過程,當一個影展共映演超過170部以上的電影時,所耗費的人力與時間,都遠比想像中還要漫長複雜。

 

台灣的影展現在其實多如繁星,大型影展如金馬國際影展、台北電影節;中型規模影展如高雄電影節、金馬奇幻影展;再者像是女性影展、城市遊牧影展、紀錄片雙年展……等議題型的主題影展,更是分佈在一整年的不同月份時段,俯拾皆是。

誠品講堂課程場地調整通知

$
0
0

 

因12/09(一)起一週敦南店B2視聽室將進行整修,

誠品講堂12/09(一)-12/13(五)原使用敦南場地的課程將移至信義店6F視聽室上課,

影響所及的課程如下:

12/09 (一) 音樂廳#9:人生最後的舞台

12/11 (三) 城市建築家#8:演化與演出

12/12 (四) 歷史堂#8:「臨時」共和國

12/13 (五) 藝術實驗室#8:不一定是被動,卻好像在賭彩

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與各課程助理聯繫,謝謝

 

 

 

城市建築家│課程通知

$
0
0
 
 
 
因張清華建築師公務在身,原訂12/11(三)〈演化與演出〉課程,將調整至12/25(三)於敦南店B2視聽室上課。
 
 
 12/11-12/25 建築課程安排:
 
12/11(三)建築光影下的簡單與不簡單──法鼓山農禪寺與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
講師:沈國健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夥人、周俊仁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副總經理
地點:誠品信義店6F視聽室
 
12/18(三)0% Virgin, 100% Trash──垃圾時尚好Sexy
講師:黃謙智小智研發負責人
地點: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
 
12/25(三)演化與演出
講師:張清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地點: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
 
 
造成不便,懇請見諒。如有任何問題,請洽課程助理02-66365888#8805,謝謝。

誠品講堂│課程通知

$
0
0

 

日前因敦南店B2視聽室整修,而調整上課地點的課程,將於12/16(一)起移回敦南進行。

影響所及課程如下:

12/16 (一) 音樂廳#10:永無止境的探索

12/18 (三) 城市建築家#9:0% Virgin, 100% Trash

12/25 (三) 城市建築家#10:演化與演出

12/19 (四) 歷史堂#9:革命解決的問題

12/26 (四) 歷史堂#10:革命製造出的問題

12/27 (五) 藝術實驗室#9:不見得有影響,但也不能放棄

12/28 (六) 藝術實驗室#10:不見得很重要,但似乎得計較


造成不便,懇請見諒。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與各課程助理聯繫,謝謝

50期預告│週二【現代經典堂】│現代經典細讀──塔克曼的《八月砲火》與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楊照

$
0
0
 
 
【現代經典堂】Modern Classic
訪經典,而尋脈絡,跨時代的價值探索
 
現代經典細讀──
塔克曼的《八月砲火》與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
 

講師│楊照(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時間│02/1104/29(二7:30pm9:30pm

收費│整門優惠價3,200元(原價3,500元)單堂350

老朋友限時回饋2014112日前,凡持誠品講堂任一期上課證(限持有者本人報名與上課)前至誠品敦南店1F服務台/誠品信義店B2服務台/誠品生活松菸店B2服務台報名,可享整門特惠價2,680元。


 

──歷史脈絡、文學經典

回首百年前改變世界的一場戰爭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百年紀念,很適合我們來好好回顧、理解、思索這場徹底改變了人類歷史的戰爭。雖然這場戰爭的主戰場在歐洲,然而其衝擊卻影響了全世界。打了四年的仗,歐洲不只喪失了幾百萬青年,更喪失了原本的文明價值與信心。血腥殘酷的戰爭展開,但沒有人真的弄得清楚為什麼會打仗,更沒有人有辦法讓自己從荒謬的壕溝戰中脫身。《八月砲火》從歷史角度幫助我們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到底都發生了些什麼事,《西線無戰事》則以當代人的臨場感逼迫我們正視戰爭、思考戰爭。
 
 
講師簡介
 
楊照,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周報總編輯、東森ETFM聯播網《週末大人物》主持人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悠遊於不同身分,以俐落又不失幽默的筆觸與談吐,準確刺中問題核心;而他對文學、歷史、音樂與美食的愛好,又讓人在他的言談中得以感受詩意與浪漫的光采。
 

 

講題
 
 
02/11
 
「歐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02/18
樂觀的十九世紀
 
02/25
潛藏的危機
 
03/18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
 
03/25
當戰爭改變了一切
 
04/01
德國歷史的分水嶺
 
04/08
最優秀的一代
 
04/15
殘酷且荒謬的壕溝戰
 
04/22
戰爭文學與反戰文學
 
04/29
結束不了的戰爭

 


指定書單
 
《八月砲火》。巴巴拉.塔奇曼著,聯經,2004
《西線無戰事》。雷馬克著,黃文範譯,桂冠,1994
 
 
延伸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尼爾‧弗格森,區立遠譯廣場2013
《生死存亡的時代》。雷馬克著,朱雯譯,允晨,1995
 
 
注意事項
 
上課期間請務必自備指定書。
本課程上課地點為誠品信義店視聽室(台北市松高路116F)。

50期預告│週一【音樂廳】│人生的10堂音樂課──當音樂不再只是音樂時│彭廣林

$
0
0
 
 
【音樂廳】Music
聽演繹,更聽場景,穿梭時空的動人線條
 
 
人生的10堂音樂課──
當音樂不再只是音樂時
 

講師│彭廣林(東吳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台北愛樂電台節目製作主持)

時間│02/1704/21(一7:30pm9:30pm

收費│整門優惠價3,200元(原價3,500元)單堂350

老朋友限時回饋2014112日前,凡持誠品講堂任一期上課證(限持有者本人報名與上課)前至誠品敦南店1F服務台/誠品信義店B2服務台/誠品生活松菸店B2服務台報名,可享整門特惠價2,680元。

 

──什麼是音樂?

聽音樂大夫談生命歷程中的人文旋律
 
什麼是音樂?當人生的第一堂音樂課開始,生命的軌跡有了音符點綴,我們學習演繹,越發懂得聆賞,卻未曾再回頭問:什麼是音樂?」。
 
音樂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人生很好的媒介。不論類型,不分創作、演奏或聆賞,藉由音樂,我們可以穿透超越層疊雲霧、歸零思考,直視生命的本質,也因此培養詮釋自我生命的能力。一個人說自己的story;一群人說故事,就是在創造History or Herstory
 
從光仁音樂班、國立藝專音樂科,到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與古典音樂一路走來近五十年的彭廣林老師,本期將從童年的音樂啟蒙出發,在每一個如同生命註解的課題下,藉由不同屬性類型的旋律與生活故事,述說音樂世界裡饒富興味的人文意涵。
 
                                   
講師簡介
 
彭廣林,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畢業、美國紐約曼尼斯(Mannes)音樂院學士(BM)與碩士(MM)、紐約市立大學(CUNY)研究所音樂演奏藝術博士(DMA)。製作並主持台北愛樂電台FM99.7《什麼是音樂》,曾任東吳大學音樂學系主任2002-2008)。同時也是台北四重奏一員,每年巡迴台灣各地演出,推廣古典音樂。
 
 
講題
 
 
02/17
 
回溯音樂的純真源頭──孩子該聽什麼樣的音樂?
 
梁祝黃梅調;貓王的音樂;維瓦第〈四季〉;莫札特〈小星星變奏曲〉;
貝多芬〈給愛麗絲〉;巴達傑夫斯卡〈少女的祈禱〉;聖桑〈動物狂歡節〉;
普羅高菲夫〈彼得與狼〉
 
02/24
莫札特給了我一粒種籽
 
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No.3-5A大調鋼琴協奏曲、鋼琴奏鳴曲〈給初學者〉K545
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豎笛五重奏
 
03/03
「絕對音樂」之必要──文明演進的指標
 
巴哈:二聲部創意曲、〈平均律〉;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布拉姆斯交響曲No.1-4
 
03/10
「齊步走」的藝術──進行曲的殺氣與柔情
 
蕭邦〈馬賽進行曲〉;貝多芬〈英雄〉、〈快樂頌〉;舒伯特〈土耳其進行曲〉;
孟德爾頌〈結婚進行曲〉;蕭邦〈葬禮進行曲〉;艾爾嘉〈威風凜凜進行曲〉No.1
 
03/17
音樂家的性別問題──我的〈廁所事件〉
 
《人間四月天》主題曲〈我多麼羨慕你〉;《鐵達尼號》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
柴可夫斯基交響曲No.4-6
 
03/24
〈國民樂派〉的意義──「華興青少年弦樂團」的啟示
 
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德佛札克弦樂小夜曲;葛利格〈霍爾堡組曲〉;
艾爾嘉小夜曲;雷史碧基〈古代風組曲〉
 
03/31
名師、大師與宗師──他們的演奏與教學
 
人物介紹:卡薩爾斯、海飛茲、魯賓斯坦
 
04/07
有生命的知識──美國國會圖書館音樂部門、紐約林肯中心表演藝術圖書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與自然歷史博物館之旅
 
克萊斯勒小品集;海飛茲小品集;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拉赫曼尼諾夫第2號鋼琴協奏曲
 
04/14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曼紐音之死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蕭邦練習曲Op.10;李斯特〈超技〉練習曲;
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海飛茲〈霍拉斷奏曲〉
 
04/21
〈什麼是音樂〉──與張繼高先生的一場小小辯論
 
〈台北的天空〉;〈我願意〉;〈月亮代表我的心〉;〈Summer Time〉;
What A Wonderful Day〉;蓋希文〈乞丐與娼妓〉;布拉姆斯〈遊子吟〉;
德佛札克〈念故鄉〉
 
 
延伸閱讀
 
《彭廣林的音樂說法WHAT’S MUSIC》。彭廣林著,紅色文化,1999
《白鳥之歌:大提琴家卡爾薩斯的音樂和人生》。卡恩著,姬健梅譯,木馬文化,2013

50期預告│週三【城市建築家】│Dreamer─observer─innovator夢想家─觀察家─創新者│黃謙智

$
0
0
 
 
【城市建築家】City-Archi
讀空間,更讀場所,意象與想像的所在
 
Dreamer─observerinnovator
夢想家觀察家創新者
 
 
主策劃│黃謙智(小智研發負責人)
 
時間│02/1904/23(三)7:30pm9:30pm
     
★因尚在協調堅強講師陣容,故課程時間有小幅調整的可能。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收費│整門3,200元(原價3,500元),單堂350元。
 
老朋友限時回饋2014112日前,凡持誠品講堂任一期上課證(限持有者本人報名與上課)前至誠品敦南店1F服務台/誠品信義店B2服務台/誠品生活松菸店B2服務台報名,可享整門特惠價2,680元。
 
 
──建築課不談建築?
讓創作人引領反思你我嚮往的設計環境
 
講堂基本上故意與建築無關,聚焦於潛在的創意專業人士,在他們日常生活中有 著轉變性的故事、認識自我的本質,以及他們如何創新並創造自己及社會更多的價值。
 
建築的智慧來自於生活、社會、地球的現實;經典的「設計」往往來自於對當代 的偏見與觀察,並且提出新的價值觀,進而產生新的創意,試圖以正向態度改變現實的社會問題;設計美學的標準則在於現象背後所反映出來故事、空間、產品。如果您不反對以上的論述,反思現今台灣大家嚮往設計的環境不覺得有點諷刺嗎?我們的眼界被侷限在無遠弗屆的網路「淺」資訊和個人狹隘的生活體驗。希望利用此課程與各領域創作人的分享互動,透過他們蛻變的故事,你我(設計人)可以悟出自己一套有道理的構法來建築有德性的作品。
 
更多課程資訊,敬請期待。

50期預告│週五【藝術實驗室】│歌舞類型:從夢想開始,然後有了電影│聞天祥

$
0
0
 
 
【藝術實驗室】Art
論再現,更論表現,迎向靈光的窗
 
 
歌舞類型:
從夢想開始,然後有了電影
 

講師│聞天祥(資深影評人、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時間│02/2105/02(五7:30pm9:30pm

收費│整門優惠價3,200元(原價3,500元)單堂350

老朋友限時回饋2014112日前,凡持誠品講堂任一期上課證(限持有者本人報名與上課)前至誠品敦南店1F服務台/誠品信義店B2服務台/誠品生活松菸店B2服務台報名,可享整門特惠價2,680元。

 
──說謊電影裡的強大神話
看歌舞片建構近乎純粹的烏托邦
 
歌舞片(Musical)是所有說謊的類型電影當中最「誠實」的一種。銀幕裡的紅男綠女總會突然唱起歌或跳起舞來,在還沒有「快閃」活動的年代,電影已經懂得運用這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表達近乎純粹的精神。
 
它伴隨有聲電影發明而來,剛早期的後台歌舞片,隨著歌舞與情節愈來愈融合,劃時代的舞王、歌后以全才姿態,將這個類型推向巔峰。接著百老匯與好萊塢結盟,搖滾樂、MTV和青少年流行文化也反過來影響它的發展。迪士尼動畫甚至在歌舞片看似沒落的時候,延續了類型生命,才有新世紀的復興運動。
 
歌舞片常用最複雜的技巧去建構信念單純的烏托邦,這種矛盾反而建構出強大的神話,不僅吸引了觀眾,我們甚至可以在八竿子打不著的高達、法斯賓達,甚至吳宇森電影看到驚人的影響。這十堂歡樂的歌舞片旅程,除了要為常被張冠李戴的類型正名,也要探索導演、明星、技術發展與時代趨向對電影帶來的巨大影響。
 
 
講師簡介
 
十六歲開始發表電影文字,二十歲起擔任各大報紙雜誌的專欄影評人。策劃過五屆台北電影節,為它樹立年輕獨立的形象。2009起擔任金馬執委會執行長,帶領同仁完成《10+10》電影計畫與深受好評的「金馬50」;2010首創金馬奇幻影展,再度改寫台灣影展文化。他對導演風格與影史流派如數家珍,不同電影題材都能給出最佳解釋。無論看似艱澀乏味或華麗俗艷的各色影片,總能以幽默風趣的風格將其拆分解析,轉個方向讓我們發現其中奧妙,恨不得再將電影倒帶重看兩三回。近作《過影:1992-2011台灣電影總論》更對二十年來台灣電影提出宏觀細膩的見解。
 
 
講題
 
 
02/21
無聲到有聲:草創時期與後台歌舞片
《爵士歌手》、《百老匯之歌》、《42街》、《淘金女郎》
 
02/28
佛雷與金姐:經濟恐慌下的完美情侶
《禮帽》、《追艦記》、《歡樂時光》、《隨我婆娑》
 
03/07
金凱利:全能舞王的定義
《萬花嬉春》、《錦城春色》、《花都舞影》、《我愛紅娘》
 
03/14
茱蒂嘉蘭:一代歌后的嘆息
《綠野仙蹤》、《相逢聖路易》、《萬花錦繡》、《星海浮沈錄》
 
03/21
黃金時代:四、五○年代的十八般「舞」藝
《刁蠻公主》、《紳士愛美人》、《哈維女郎》、車隊》
 
03/28
百老匯席捲大銀幕
《國王與我》、《窈窕淑女》、《西城故事》、《妙女郎》
 
04/11
鮑伯佛西:歌舞片的作者論
《生命的旋律》、《酒店》、《爵士春秋》、《芝加哥》
 
04/18
青春與狂熱:歌舞片的叛逆期
《週末的狂熱》、《名揚四海》、《閃舞》、《渾身是勁》
 
04/25
異形變成迪士尼:八、九○年代的逆勢翻身
《異形奇花》、《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
 
05/02
新世紀:復古與創新
《紅磨坊》、《髮膠明星夢》、《夢幻女郎》、《華麗年代》
 
 
延伸閱讀
 
《歌舞電影縱橫談》。焦雄屏著,遠流,1993
《好萊塢類型電影》。Thomas Schatz著,李亞梅譯,遠流,1999

50期預告│週四【風格生活館】│勾勒,台灣滋味│葉怡蘭

$
0
0
 
 
【風格生活館】Style
是物件,更是身體,品味生活的開端
 
 
勾勒,台灣滋味
 

主策劃│葉怡蘭(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時間│02/2004/24(四7:30pm9:30pm

收費│整門優惠價3,200元(原價3,500元)單堂350

老朋友限時回饋2014112日前,凡持誠品講堂任一期上課證(限持有者本人報名與上課)前至誠品敦南店1F服務台/誠品信義店B2服務台/誠品生活松菸店B2服務台報名,可享整門特惠價2,680元。

 

──台灣料理台灣味
從飲食原鄉追尋清晰的文化面貌
 
 
什麼是台灣的滋味?何為台灣料理?
──這問題本身看似容易,但卻少有人能夠一語中的、直截回答。
事實上,就好像拿同樣的問題問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甚至美國人們,也常得不到立即明確的回應一樣;同為歷史短、文化根底淺、住民多由四面八方移入的所謂「新世界國家」,比起法國、義大利、中國等歷史悠久國家來,飲食形式除了偏向簡單,血緣上也往往混融兼揉各方各地,缺乏強固且明確清晰的獨立特色。
另外,相較於大陸塊中土區域,若位置偏向邊陲島嶼,不同文化間彼此往來交流衝擊劇烈;要是還擁有長久或反覆殖民歷史,都更加深飲食上的混血痕跡。
而台灣,則以上因素全部具備。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答案不需要不值得追尋。
正如那句經常被引用的老話:「吃什麼,怎麼吃,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飲食是我們真正的原鄉。置身這塊因重重複雜地理歷史緣由交錯,遂而身分與認同混亂的土地上,我始終不停大聲疾呼並堅持相信:
唯有在這島上現有本有固有的、過去現在未來的飲食內容飲食風貌飲食脈絡裡,更深入追溯、探究、瞭解,繼而一點一點梳理出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食之身世、傳統、記憶、面目面貌與個性,以至文化與精髓。
或者,我們就會逐步清明知曉,該怎麼看待自己、定義自己、懂得自己,安身立命。然後也才能真正擁有,立足國際社會的角色和位置。
這正是此系列講堂的緣起。期待藉由各領域講者從不同面向:小吃、家常菜、宴客菜、茶、咖啡、酒、市場與器物等等,透過各個角度的耙梳與勾勒,台灣滋味,或能就此一點一點,漸漸清晰。
 
 
主策劃簡介
 
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自由心向公司創意出版部總編輯。開設《PEKOE食品雜貨鋪》。著有《食‧本味》《好日好旅行》《終於嚐到真滋味》《隱居‧在旅館》《極致之味》《果然好吃》《享樂‧旅館》《尋味‧紅茶》……等共十三本書,多數亦在中國發行簡體版。專欄、文章與攝影作品散見各地各大華文媒體。
 
 
講題
 
 
02/20
導言:台灣的滋味,是原味
葉怡蘭(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02/27
台灣小吃,與它們的故事
DarkBringer(飲食作家)
 
03/06
家常菜的奧味
陳淑華(作家)
 
03/13
登堂入室觀宴席
黃婉玲(美食作家)
 
03/20
台灣茶的香與味
陳煥堂(全方位台灣茶人)
 
03/27
台灣咖啡大觀
韓懷宗(咖啡學系列作者)
 
04/03
談台灣威士忌的發展與品飲文化的改變
姚和成(威士忌全書暨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飲事典譯者)、潘結昌(台灣菸酒公司南投酒廠代理廠長
 
04/10
走逛台灣菜市場
劉克襄(作家)
 
04/17
台灣灶間,美好生活記事
楊凱麟(北藝大跨域所教授)
 
04/24
總結:過去、現在到未來
葉怡蘭(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延伸閱讀
 
《食.本味》。葉怡蘭著,遠見天下,2013
24hrs, 吃在台南》。DarkBringer著,晴天,2011
《島嶼的餐桌》。陳淑華著,遠流,2009
《老台菜》。黃婉玲著,健行,2013
《台灣茶》。陳煥堂、林世煜著,果實,2001
《精品咖啡學》。韓懷宗著,推守,2012
《威士忌全書》。麥可.傑克森著,姚和成譯,積木,2007
《男人的菜市場》。劉克襄著,遠流,2012
《祖父的六抽小櫃》。楊凱麟著,麥田,2011

連繫二十世紀的歷史、二十一世紀的現實--細讀塔克曼的《八月砲火》與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

$
0
0

 

口述│楊   
整理│林婉瑜

 
今年是2014年,料想年中之後,會有很多訊息來自國外,提醒我們這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週年的紀念,必然會對這件事情有所反省,有所引發。也許我們可以在誠品講堂藉由這樣一個特別的年份,來看一下,在西方所產生一百年前跟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的重要經典作品。

之所以回頭讀這些重要的經典作品,除了今年是2014年之外,其實我長期以來就想提醒,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真的不是跟我們無關發生在西方的事情,它不只是說在名稱上稱為世界大戰,而它的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一場真正感染全世界的戰爭。另外,它對於今天我們在台灣的遭遇、我們的生活,其實有相當密切而且直接的影響。例如:如果不是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跟列強之間的關係,不會到1914時才產生這麼巨大的變化。更重要的一個衝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毀滅了歐洲人在十九世紀的自信心。歐洲的帝國主義有很大一部分包括征服別人的土地、統治別人的人民,這都來自於他們對歷史的一種樂觀、自信跟進步的感覺。我為什麼去征服別人,為什用這種方式去統治別人,因為我覺得我比你厲害;而且我比你厲害並不是我比你強,是說我代表人類的未來去修正你們還停留在人類的過去。這是歐洲在19世紀非常重要的一個基本價值。

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歐洲人完全無法應對,沒有準備好,說怎麼會搞半天我們這麼進步的文明用這種最荒唐、最無可理解的方式自我毀滅?所以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歐洲人不再擁有理所當然的傲慢,這態度的改變進而影響全世界所有的地方。包括中國也就在20年代開始出現了對東方文化重新的反省;到了30年代,重新藉由西方左派理論,建立起原來西方的這一套不是必然,我們要走自己另外的一條路。這些東西徹底改變了帝國主義跟中國之間的關係,也徹底改變了中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歷史。

所以一百年之後,我覺得我們真的可以花一點時間,重新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在這一期的現代經典的課堂上面,我選了兩本經典作為開端,希望啟發或者誘引大家對這件事情發生興趣跟好奇。一本是塔克曼很重要的歷史經典作品,叫做《八月砲火》。塔克曼有一個很重要的本領,那就是她的敘事,她懂得如何把各個事件的線頭,整理在一個可以讓我們快速理解掌握的敘述理論。這樣的能力最適合拿來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包括打了四年的戰爭之後,歐洲人一直搞不清楚為什麼那麼樣的沮喪,失去了信心?他把許多歐洲西方人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料整理解釋做了一個很好的消化。所以,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如何發生,以及在發生過程當中有一些什麼重要的歷史衝擊,我想這本書是很好很重要的入門。

另外,我選了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那是一個現場記錄。雷馬克的確在當時以德軍身分上到了歐洲戰場最可怕的濠溝,戰場的現場,所以《西線無戰事》同時是當時最鮮活而且最有效的濠溝戰的記錄及描述。另外,它也反映了戰爭當中人的無望和荒謬,完全沒有辦法理解這樣的一個文明,走到這個點上,為什麼人,最年輕、最優秀的一群人,全部被塞在濠溝裡面,然後打一場看起來沒有辦法結束,也不可能有任何影響的戰爭。那樣的一種無望,那樣的一種虛幻,那樣的一種無奈,都反映在雷馬克的書裡面。所以讀這個書,讓我們清楚了解這是一個巨大社會的衝擊,更是一個文明的傷害。透過這兩本書,我希望開始讓有興趣的人,可以接觸這一段歷史,同時了解這段歷史在西方文明的特殊意義,乃至於擴張出去,可以了解這些事情,可以了解可能用什麼樣的方法連繫到二十世紀的歷史,乃至於二十一世紀的現實,這大概就是我設計課程的基本用意。

透過食物找答案

$
0
0
 
 
口述│葉怡蘭
整理│林婉瑜

 
「當你在追尋你自己是誰,你應該要怎麼立足,你在哪裡,你要怎麼樣地生活下去的時候,食物會告訴你答案。

其實飲食這個課題,當初我在發想的時候,原本覺得可能性非常多,可是經過比較審慎的思量之後,我覺得既然是如此難得的機會,50期又是第一次,所以還是希望能夠回到大家所公認的飲食原點,就是比較深切地去思考到底在地的、台灣的,屬於我們的飲食的風貌、我們的風格,屬於我們的特色是在哪裡?

在我自己過去長期的研究跟寫作歷程中間,發現這其實是一個並不容易找到答案的主題。實際上,你直接去問說:「什麼樣是台灣的美食?」或者是「台灣的料理是什麼樣子的?」我想大部分的人在第一時間應該都沒有辦法立即得到確切的答案。這裡面當然有很多原因,那最主要是在於台灣是一個所謂的新世界國家,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從四面八方移民進來,再加上我們的歷史又比較短淺,所以說,其實像這樣子的一個國家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就是飲食沒有經過千百年的長時間累積跟發展,自我的特色相對比較不清楚。我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在這個裡面去尋求答案。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想要邀請大家一起來,於是在十堂課程裡面除了我自己主講的最前面的開頭跟最後的總結之外,中間有八堂課我嘗試邀請了各個領域的人,來從小吃到宴席菜、家常菜、各式相關的飲料,甚至到器物還有像場所--菜市場跟聚落,從他們的角度,從一個台灣飲食的不同面向去深入切入,從他們的觀點去演繹,就是屬於台灣飲食的特色跟風貌。

大家齊集起來,當十堂課從開始一直到最後結束,我覺得不管是來參加的人,或者擔任講者的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夠從這裡面去捕捉一些屬於自己的答案。這其實是一種努力跟一種嘗試,希望能夠在不斷不斷地各自思考、各自研究中間,能夠慢慢一步一步地把台灣飲食的面貌勾勒清晰。

光仁的故事

$
0
0
 
 
撰文│彭廣林
整理│林婉瑜

 
民國四十八年的台灣没有電冰箱,没有電視機,連電鍋也還沒發明!電扇並不是每戶人家負擔的起的電器,前一年還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炮戰。就在這内外貧困之際,比利時的聖母聖心會選擇在台北市萬華區南機場附近成立一所學校--光仁小學--就這樣誕生了,一所位於低收入社區的天主教學校,當時學校旁的路就叫「克難街」。
 
光小校内有間樸素的小教堂,每個星期天早上都要望彌撒,唸《玫瑰經》,唱聖歌,於是光小的唱詩班合唱團就這樣成立了。没多久,光仁的外籍神父與修女們發現台灣的孩子音感很好,唱的好聽,很有天份,學校就委請合唱團的指導老師隆超先生與張哲元夫婦規劃一個專門訓練孩子學音樂的班級,就像音樂之父巴哈在德國萊比鍚聖湯瑪士教堂附設音樂學校的工作一樣,開啟當時台灣孩子的音樂天賦,光仁小學音樂班就這樣在民國五十一年正式招生。

「音樂班」這個概念不只在台灣未曾聽聞,在全世界更是創舉。它和國外音樂院的預備學校(Preparatory school),在性質上完全不一樣:預備學校是課後學習,學生的學籍還是在一般學校;音樂班的學生音樂課程與一般學科並重,且學籍就是在音樂班。但這個教育概念太先進了,當時的台北市教育局並不承認音樂班的存在。所以頭幾屆音樂班的學生是「附屬」在所謂的普通班之内合班上課。這種班級以「『仁』班」名之,全班五十餘人修讀音樂的孩子約佔一半,除了要上一般學科外,音樂班的學生利用早自修、午修、課後與星期六下午的時間上音樂專業課程。在這些課程中,最特別的是芭蕾舞課,而當時全校從四年級開始就上英文課,這是民國五○年代的事耶!

雖然光仁音樂班剛開始的幾年不為教育當局所認可,但管弦樂團、國樂團與合唱團時常受政府單位邀約,擔任招待國家外賓的演出團體。其中兩次讓人印象深刻:一次是在陽明山中山樓的國宴,總統款宴各國駐華使節代表,我這輩子從來没看過那麼盛大的餐宴;一次是在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麾前表演,永遠忘不了國王一個人坐在鋪了好大一張虎皮的座墊上,銳利如老鷹的目光,直視舞台上雙腳發抖的我們,這個場景超級懾人!

我們可以這樣說:民國五○年代的台灣,球場上有紅葉少棒隊,舞台上有光仁音樂班。那時我們國民年均所得大概只有2,000美元,但是我們活得很驕傲!

音樂班發展至今已五十二個年頭,從當初的唯一到每縣市、每個學制幾乎都有兩所以上學校設有音樂班的榮景,確實也產生當初無法預見的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在擁有幾千人的學校中,一小群學生被特殊化了;太小就被定型,形成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問題。在面臨少子化的招生壓力,其實是台灣音樂班轉型的良機!小學六年是人一生中的啟蒙時期,孩子應該在政府提供的Free of Charge的國民教育體系中,分享音樂班豐富珍貴的資源,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讓更多孩子可以加入習樂的行列。他們不一定要成為音樂家,但可以成為享受音樂的愛樂者,讓音樂教育回到那觸動人心的本質,讓我們的孩子因為接觸到美好的事物,能夠創造更幸福的未來。

是廢物,還是綠建築的新法寶?

$
0
0
 
 
臺灣從農業社會快速轉型,成為工業產品的製造龍頭,不但是LCD最大生產國,全球九成的筆記型電腦更是產自於這個太平洋上的蕞爾小島。然而,快速工業化與消費主義掛帥,使得昔日堪稱「塑膠王國」的臺灣,每年製造九萬噸寶特瓶(PET bottle),足以填滿三棟台北101,或者匝繞台灣一千圈還有餘!

有什麼方法也許可以拯救台灣,甚至全球,不被塑膠之海淹沒?愛喝瓶裝茶的工程師拋出點子,曾在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上讓人驚豔的「環生方舟」(EcoARK)於焉有了藍圖。但是,不同品質的PET如何成為寶特瓶磚,再加以向大自然師法的結構,才造就出這座九層樓高、七個籃球場大(一百五十萬個寶特瓶),能通過地震、颱風、火災測試的永續綠建築?

如此強烈依賴經驗、技術與設備的創新考驗,仰仗了熟悉傳統塑膠石化業、對於國際綠能環保有所意識的塑膠原料生產公司,透過精研技術處理回收的寶特瓶:洗滌去商標、壓碎成小薄片、熔化成粒子、進入射出機、加熱、入模冷卻成為瓶胚、再入模製成寶特瓶磚,一道道講究溫度與壓力的繁複過程,終於讓你我丟棄的廢物成為建築新法寶。

而有了「環生方舟」創先例,專擅回收電子、非金屬廢料而再製人造建材的科技公司,也運用回收資源建造企業總部與新廠成為世界指標性的綠色廠房,不但善盡社會責任、傳達教育意涵,更以無聲述說了企業的綠色故事。
 

想知道更多綠建築的故事嗎?
誠品講堂【城市建築家】
3/12(三)19:30-21:30廢物/資源│低碳回收材料-綠建築的法寶│簡昱熙(邦協發展企業有限公司)
3/26(三)19:30-21:30在地/國際│會說故事的企業建築│吳界欣(佳龍科技工程總經理)
 
 

褪下舶來品外衣 ‧ 變身台灣新味譜

$
0
0
 
 
1999年首度造訪惠蓀林場,韓懷宗迫不及待入口第一杯台灣咖啡,當下土腥與朽木味迎來,尋不到慣飲國外精品咖啡的明亮酸質、甜感與醇厚,「台灣味」嚇倒了咖啡老頑童。

咖啡,包裹在紅紫色外皮下的小種籽,西元575年葉門人開始使用、十七世紀盛行歐陸,1884年雖然跟著德記洋行從舊金山登上了這座島嶼、落腳現今新北市三峽,而十九世紀另有傳教士從菲律賓引進栽種,但這個舶來品尚未獲得青睞;直到日治時期(1895-1945)從東南亞引進古老鐵比卡(Typica),咖啡栽培才見起色。這一段咖啡時光,肇因於殖民政府考量從中南美洲或印尼運送咖啡到帝國本島路途遙遠,拓展台灣栽植基地,肯定可以享有物美價廉的競爭力;逐漸地,咖啡成為現代文明的象徵,1934年《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更視咖啡館林立為城市現代化的證據之一。然而,隨著日本戰敗,台灣島上的咖啡種植走衰,即使1960年代全球咖啡市場看俏,也無力跟上國際腳步。

是什麼改變了台灣咖啡的命運?2009年,李高明的阿里山熱帶舞曲精品咖啡躋身SCAA(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國際杯測賽,與巴拿馬翡翠莊園藝伎豆一較高下,不但獲得第十一名,更是多年來唯一進入該項競賽的亞洲咖啡!2010年,李松源牧師鑽研三年的蜜處理法有了突破,讓來自巴拿馬的專家也對台灣咖啡的新樣貌印象深刻。「雙李」打造了台灣咖啡的新味譜,讓台灣咖啡徹底擺脫海島咖啡清淡乏味、貴而不惠的刻板形象,勇闖國際杯測賽,展現競爭實力。2013下半年,江承哲獲法國尼斯世界盃烘豆賽(WCRC)亞軍,陳志煌遠赴奧斯陸,靠著精準火候、氣流逼出咖啡原豆裡的茉莉、柑橘香,打敗蟬聯歷年冠軍的地主隊,拿回第七屆北歐烘豆賽(Nordic Roasters Competition)冠軍,非但顯示台灣咖啡烘焙技術提升,更向世界頂級舞台宣告台灣的驕傲存在。

一百三十年的漫長歲月裡,咖啡身披殖民色彩的外衣在台灣落地生根,眼看島上政經文化、飲食風潮的興衰更迭,逐日征服了台灣人的味蕾,卻也陪著台灣人從島嶼出發,走進國際。
 

想品嘗更多台灣的好滋味嗎?
誠品講堂【風格生活館】
03/27(四)19:30-21:30台灣咖啡大觀│韓懷宗
04/03(四)19:30-21:30談台灣威士忌的發展與品飲文化的改變│姚和成、潘結昌
04/10(四)19:30-21:30走逛台灣菜市場│劉克襄
04/17(四)19:30-21:30台灣灶間,美好生活記事│楊凱麟
04/24(四)19:30-21:30總結:過去、現在到未來│葉怡蘭

誠品講堂│課程通知

$
0
0

 

本週五(4/4)【藝術實驗室】之《歌舞類型:從夢想開始,然後有了電影》系列課程暫停一次

歡迎4/11(五)7:30pm繼續來聽聞天祥老師

談《爵士春秋》、《酒店》、《芝加哥》等歌舞片走紅的當代傳奇人物──鮑勃佛西!

報名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或誠品敦南/信義/松菸店服務台。


 

 

 

Viewing all 12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